中新网柳州12月9日电题:苗乡青年“逆向”创业:带领村民玩直播农产品“不愁卖”
“我们农户最怕辛苦种的农产品卖不出去,没想到通过直播销售的方式,大家试种的百香果全部被抢购光,都‘不敢’再开播了。”近日,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的农户张干周开玩笑说。
图为杨宁(左)展示自己带领村民们种植的百香果。刘俊聪 摄
今年9月,江门村首次尝试种植的120亩黄金百香果迎来丰收,涉及农户46户。通过直播“带货”,农户们7500多斤的百香果供不应求。这是江门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杨宁带领村民增收的又一新尝试。
“刚开始直播时,村民们都比较害羞,毕竟从来没接触过这种新鲜事物。但通过开导教学,大家也逐渐放轻松了。”杨宁说,探寻乡村产业的新出路,鼓足村民们增收的干劲和信心,是她一直以来的期望。
位于大苗山深处的江门村,曾长期是贫穷闭塞的“代名词”。多年来,外出务工一直是当地年轻人的选择,而大学毕业当年便返乡做“村官”的杨宁,却是个例外。
“那个年代常说‘大苗山飞出金凤凰’,就是考上大学。但当看到乡亲们连几块钱一碗的粉都不一定买得起,每个月最多吃一顿肉,我就想一定要留下,让大家的生活能够过好一些。”杨宁说。
图为杨宁端详着为百香果产品设计的包装。刘俊聪 摄
想要脱贫致富,发展乡村产业是重要途径之一。而彼时的江门村被群山包围,发展农产品种植难上加难。种辣椒、卖泉水西瓜、开办加工厂……杨宁与数百户村民做出诸多尝试,但也遭遇无数次失败。
“通过反复地向外推销,村民们种植的紫黑香糯、泉水西瓜等农产品逐渐有了销路,大家钱包渐渐鼓起,对我的信任也不断加深。”杨宁说。
“我们知道自己辛苦种植的农产品,杨宁一定会尽力帮大家卖出去。”张干周说道。如今的江门村已成功脱贫,正一步一步发展起苗家腊味、椴木香菇、林下竹荪等特色产业,杨宁的探寻还在继续。
“未来我们还希望在江门村打造文化旅游路线,丰富村中的产业类型,吸引外地游客来江门村走一走,看一看。”杨宁说道。(完)
时隔六年,习近平总书记将再次访问越南。赓续传统友谊,描绘合作蓝图,这将是一次继往开来之旅。白羽视界,带你通过关键词提前看。
中越是山水相连、唇齿相依的好邻居、好朋友,是志同道合、命运与共的好同志、好伙伴。我们说,中越有着“同志加兄弟”的传统友谊。
志同道合、命运与共,正是中越关系最鲜明的特征。中越两党两国高层交往密切,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,充分彰显中越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。
在习近平总书记和阮富仲总书记战略引领下,中越关系保持高位运行,不仅造福两国人民,也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。
二是,合作快车道。
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,越南是中国在东盟内最大贸易伙伴。中越于2017年签署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和“两廊一圈”合作备忘录,两国各领域合作走上快车道。
从边境贸易的火热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从产业链、供应链合作到携手绿色发展,中越两国务实合作领域不断深化、拓展。中企修建的河内轻轨2号线,缓解沿线交通拥堵,成为城市新地标。
深化政治互信,加强务实合作,丰富人文交流。习近平总书记此访,必将成为中越关系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。
三是,开启新阶段。
亲望亲好,邻望邻好。今年是中国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十周年。今年也是中越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,双方就提升两国关系定位达成共识,将开启两国关系新阶段。
展望未来,中越将不断巩固政治互信,在国际舞台上守望相助,在治国理政上交流互鉴,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道路。
新起点,新目标。秉持传统友好初心,着眼共同发展,中越将与地区国家并肩同行,打造命运与共的美好明天。
统筹:叶书宏 孙浩 闫珺岩 蓝建中
记者:查文晔 陶军 赵嫣 韩梁
剪辑:辛睿 贾金明
编辑:高文成 陈丹 王丰丰 程大雨 杜逾舸 徐力宇
白羽工作室出品 【编辑:曹子健】